当前位置:

湖北竹溪美食 竹溪的美食有哪些

wsfbj.cnzb 2024-04-17 6 0

一、竹溪的美食有哪些

那些竹溪乡土的美味

有一些竹溪菜肴,如豆腐乳、豆豉、酱豆、豆瓣酱等等,在竹溪饮食这首大乐章里,它们并不单独成篇,或为做菜的作料,或置于桌上的小碟,用以佐餐,但却不可或缺,尤能促成和显现竹溪菜肴的别具风味。

相对于蒸盆那样的大菜,这些小菜,是颇能显现竹溪饮食文化“转化”与“融汇”之功的。从烹饪工艺上,它们被专业人士归到“酿”的门类里,而基本环节,其实就是发酵,有的还需长时间晾晒。其最著名的,是竹溪豆腐乳。发酵到长毛的方形小豆腐块,经竹溪人妙手加工——沾上红辣椒粉,再放入坛中,用乡下苞谷酒作坊的“酒尾子”浸泡,就变得质地松软细滑,色黄透明,辣中溢香。竹溪人烹饪很多菜肴,都离不了豆腐乳,如做扣肉、狗肉、红烧肉等,用豆腐乳当配料,香味四溢。用它凉拌皮蛋、椿芽、凉粉等,更是回味无穷。现在,风味独特的竹溪豆腐乳,已名扬全国,连港澳的超市,都摆上了竹溪豆腐乳。

其次是竹溪豆豉。盛夏六月,将煮熟的黄豆,拌盐并加入姜蒜,装坛密封,再端到场院边或屋顶上,骄阳下晒坛发酵,黄豆就变成了豆豉。现在,佐食下饭的豆豉,也登上了大雅之堂,如豆豉烹鱼、豆豉煎虾、豆豉拌猪肉等等,虽为配料,却足以味美怡人。

除这些小菜之外,还有一类勾人馋虫的竹溪饮食,那就是地方风味小吃。竹溪地交南北,祖辈是南北移民,小吃品种特别多。1985年新版《竹溪县志》记载:“竹溪传统小吃食品,有谭三爷的芝麻饼,朱聋子的绿豆丸子,和东门曾家的烫面饺子,物美价廉,很受群众欢迎。”

竹溪小吃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有豌豆油层、碗儿糕。据说,1978年,著名作家碧野来竹溪采风,品尝了豌豆油层后,赞不绝口,临走,还买了几十个带回武汉,说是要请省城的朋友们尝鲜。这是令乡人一时骄傲的佳话。

说到碗儿糕,以竹溪县蒋家堰镇的最为正宗,并以早年间梅书英做的碗儿糕最著名。明清两代,竹溪人入川挑盐,下武昌贩布或外出求学,在临行前都要吃一碗碗儿糕,以祈求出门吉利、办事圆满。记得多年以前,每逢春节,奶奶总要提前买一大篮碗儿糕,等初一那天孙子们来拜年时吃,回家还让带回一大袋。如今,奶奶早已不在,我也多年不曾吃过碗儿糕。每逢过年,就很想念,想念奶奶,想念老家蒋家堰镇的碗儿糕。

碗儿糕之外,若说到芝麻饼子,数昔日县城东门内钟鼓楼下的回族馆子,做的饼子最好吃。那芝麻饼,皮嵌芝麻,瓤内填有回族人用的黄色油酥,酥香,薄脆。那里也卖著名的羊肉火烧——选肥瘦羊肉,切碎掺葱姜等做馅,填入发好、揉好的面团中,做成碗口大的饼,于平底铁锅中麻油煎炸,出锅后两面焦黄,肉馅鲜香。

此外,还有一类以黄豆为主要食材的系列小吃,制作简单,却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颇令竹溪人念念不忘。用石磨“推”出的豆浆,连渣带汁,兑水煮开,放入菜丝,就制成了一锅乳白带绿的“合渣”。若豆浆滤渣,再添米以文火煮粥,就是甜浆饭;如再将新豆腐掰块,与浆水米粥同煮,配油泼辣子食用,则叫“懒豆腐”。

竹溪的小吃,渊深质朴,灵巧别致,但好处至今难与外人说。以笔者的愚见,遑论那些竹溪大菜,只组合这些特色小吃,在各地开出“竹溪小吃”连锁店,是足可以与“兰州拉面”、“沙县小吃”等著名小吃品牌一争市场,发扬光大的。同时,出门在外的竹溪人,也不会因为吃不到家乡饮食,而难耐乡愁了。

二、竹溪特色菜

土豆焖米饭

说到土豆焖米饭,十堰人一定不会陌生。做好的土豆焖米饭,还未出锅就满屋飘香。土豆和米饭亲密地黏在一起,在锅底烤出诱人的金黄酥脆的锅巴,土豆软而面,米饭清甜。如果你平常只有一碗的饭量,一定会忍不住吃两碗哦。

可惜如今土灶与大铁锅越来越少见,很少能吃到原滋原味的土豆焖米饭。如果你忍不住怀念那久违的清香,现在有两个办法哦。自己在家以尝试着做一下。

原料:大米2碗(大约400克),中等大小的土豆1个,盐适量,油适量。

做法:

1、将大米洗净。

2、土豆去皮,切成指甲大小的方块。

3、在锅内放入适量油,将土豆块煎至金黄,撒上适量的盐调味。

4、将大米加水放入锅中,和平常煮饭一样,再放入煎好的土豆块。

5、米饭焖好后,用筷子将米饭和土豆块翻拌均匀,盖上盖子再焖15分钟就可以食用了。

面面儿干饭

“干饭”应是十堰地区方言里对米饭的叫法。面面儿干饭,也是十堰地区方言中的叫法,别名“金包银”,全名“金包银玉米饭”。据记者有限地了解,以往它常在十堰、宜昌等地的一些家庭的餐桌上以家常主食的身份出现,不过如今似乎已不常见。很多人说起来,都叹惋多年没有再吃过了。

记忆中残留的最后印象,是幼年时假期在老家,被扑鼻的香味吸引,眼巴巴地看它从那土灶上的大铁锅里出来,黄澄澄的玉米面裹着雪白的大米冒着热气,酥脆的锅巴若隐若现……那是怎样也无力抵挡的诱惑,于是吃它个肚儿圆圆。多年已逝,它在味蕾里的烙印仍然深刻。

“金包银玉米饭”的大致做法:第一步,把玉米面用温水泡一下,直到玉米面充分吸收水分变软;第二步,将大米煮至七、八成熟,然后捞起并滤干水分;第三步,将玉米面和大米和匀,蒸熟即可(闻到类似煮玉米的香味就差不多了)。

浆粑馍

在玉米仅有八成熟时,掰下玉米棒子,撕去壳,取玉米粒。然后用石磨把玉米磨成浆,把磨好的玉米浆置入盆中发酵,第二天便涨成满满一盆。摘来荷叶或芭蕉叶,取一张,卷为盒状,舀一勺玉米浆进去,将叶折转封住,便是一个三角形的浆粑馍坯,这有点像包粽子。然后放入锅中煮,煮上15分钟便熟了。取出,一边揭叶子一边吃,馍上清晰地印有叶子的脉络,煞是好看。

除去煮制,还可把包好的浆粑馍放入木柴火中烧,或者摒去用鲜叶包这一环节,将其直接放入铁锅中煎成浆粑饼,色泽金黄,香甜无比。另外,还可做浆粑汤或浆粑疙瘩,浆粑汤是把浆粑倒入开水锅中,用筷子搅拌至稀糊无粒状。浆粑是属于竹溪的食尚杰作,它是夏日清热开胃的可口食物。

竹溪泡菜

竹溪的泡菜风味独特,泡制方法与各地均有不同。泡菜以青辣椒为主,黄瓜、豇豆、萝卜、白菜、芹菜、柿子、大蒜几乎所有的蔬菜(包括部分水果)都可制成酸泡菜。制作竹溪泡菜要用有沿的土陶坛子或者玻璃坛子、瓷坛子亦可,以土陶坛子为首选。

新制作泡菜最好是取井水,还必须有老坛子的酸水作引子。泡制酸菜要把住“三个关口”。以泡辣椒为例,一是选料关,选择的青辣椒必须是新鲜没有破皮的(没虫眼)而且以老一些的辣椒为宜。二是加工关,要将辣椒用清水洗净沥干,用剪刀剪掉辣椒蒂。这个过程中,使用的盆子、剪刀以及操作者的手都不能有油腥。据说在这个过程中饮过酒的人还必须回避。三是泡制关,将辣椒放入一个大盆中均匀的拌上盐,盐必须适量,多了泡不酸,少了辣椒就腐了。泡辣椒要一个月左右才能泡制成功,泡其它蔬菜根据气候和蔬菜的质地,有的三五天就泡好了。

竹溪豆腐乳

竹溪豆腐乳不论是颜色,还是味道,都很特别的。闻着香气扑鼻,看着诱人,吃了爽口开胃。具有开胃、增进食欲之功效,食后让人回味无穷。我小时候,每次吃饭都要有豆腐乳,就是现在,仍对豆腐乳情有独钟。只要有豆腐乳,饭就吃的特别香。

竹溪豆腐乳的生产是非常讲究技术性,每生产一次豆腐乳需要一个半月的时间。它的程序是:第一道工序,选择上好的黄豆浸泡、磨浆、煮浆、点浆、过滤,最后压干成形。成形的豆腐要有一定硬度,内含的水份比平常食用豆腐的水份少得多。这些完成后,就放置阴凉处停留几天发酵再搬到室外太阳下晒,到此时才算完成第一道工序。第二道工序是加配料。将晒好的豆腐用红辣椒末拌匀后放进坛中,加上各种佐料。红辣椒末全都采用人工磨碎,这样生产出来的豆腐乳颜色鲜红,味道纯正。第三道工序是装坛。坛中装满后(蓬蓬松松地装满),再兑进低度白酒,密封。一个月后就可食用,但时间放得越长(密封性要好,不然就会变质),味道越美。

神仙豆腐

据竹溪县曾姓原居民《家谱》记载:元丰三年(1080)五陵(竹溪)雨涝108天,山洪暴发,田禾无收,饿殍遍野。邑人采神仙叶作豆腐,活人无数。这一救黎明百姓于生死危难之时的豆腐,就是今天的竹溪名吃——神仙豆腐。

其根、茎、叶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血疗效。叶富含果胶,民间常作豆腐原料。其豆腐暗绿色,润滑可口,清香宜人,具有清热、润肺、排毒、通便、养颜之功效。

竹溪扣肉

竹溪蒸扣肉颜色酱红油亮,汤汁黏稠鲜美,扣肉滑溜醇香,肥而不腻,食之软烂醇香。

竹溪烤鱼

竹溪烤鱼由鲜鱼、竹溪酸萝卜丁、西红柿、花生、芝麻、黄豆等烹制,根据口味不同可选配料。竹溪酸菜酸辣开胃,入口生津!鱼肉鲜美细嫩,口感清爽丰富。

竹溪碗糕

竹溪碗糕色泽雪白、口感软糯、味甜而不腻,据说有保胃健肠之功效。碗糕是竹溪县历史悠久的一种民间风味小吃,据考证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据说竹溪碗糕以蒋家堰镇梅书英碗糕最著名。梅家碗糕形美味香、洁白松软、香甜糯口,深受食客的欢迎,日蒸300碗,半天售完。

竹溪碗糕做工精细,选用优质白米,掺入1/15的优质黄豆一起浸泡,待泡胀后用小石磨推碾成浆,然后将米豆浆发酵,再将发酵好的米豆浆舀起1/30放入锅中煎炒,待六成熟时出锅,再倒入浆盆中拌匀待蒸。蒸糕前先把本地制的土陶碗洗净摆入笼屉中蒸热,待碗蒸热后放入米豆浆,蒸20分钟即熟。

黄花菜

黄花菜是百合科植物叶萱草的花,又叫金针菜、忘忧草,它与香菇、木耳、冬笋并列为“山中珍”。黄花菜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种维生素、糖类、氨基酸、蛋白质和钙、磷、铁、硫磺素,还有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黄花菜性平,微凉、味甘,加工后具有健胃补脾,润肠通便,养血平肝,利湿清热,利尿肿的功效。

酸辣小白鱼

采用产自汉江的地道无污染小白鱼油煎而成。肉质细嫩,鲜香无比。

豆豉腊肉

先将大米炒熟后磨成粉,豌豆煮熟;再用腊肉榨出油后,加入葱蒜汇同米粉豌豆一起翻炒而成。油而不腻,香爽可口。

竹溪蒸盆

蒸盆是竹溪民间美食文化的创新,它以独特的烹调方式,将各种原料集于一盆,使它们在色香味上达到高度融合,数百年来经久不衰。将所要烹蒸的食物放进陶土细腻、不上釉的窖盆里,食物因人口味而定。多以蒸坑腊肉、猪后肘、仔公鸡为主要原料,佐料有木耳、香菇、竹笋、土豆、莲藕等。制作蒸盆的猪蹄、鸡肉不宜细切,只切成四大块即可。做时先将盆子洗净,盛足生水,然后再加入主料入炉清蒸。待主料蒸至八成熟时,再放入佐料,然后用煎鸡蛋皮包瘦肉饺子,铺散于蒸盆上层,再点缀菠菜、黄花、粉条等,清蒸一会儿即可食用。蒸盆忌大火猛蒸,一般需要3至4个小时。出锅时,汤清色美,香味扑鼻,油而不腻,特别是汤汁最为鲜美,令人食欲大增。

腐乳蹄花

腐乳蹄花是竹溪的一道名菜。

腐乳蹄花的原材料非常简单:猪蹄、腐乳、生姜。不过这简单里也是有讲究的:猪蹄要选用带筋的新鲜猪蹄,腐乳必须要用正宗的竹溪豆腐乳。

将猪蹄去毛,放入特制的卤汤中卤煮。先用大火,待烧开后改用小火焖煮,一般45分钟左右即可。这时的猪蹄已充分吸收卤汁的香味,且软烂适中。

在锅内放入油,待油烧热,再放入腐乳和姜片,加入适量水。然后,将剁好的蹄花放入锅中,用小火温煮8分钟左右。此时,腐乳独特的浓香已被煨入蹄花中,二者完美融合,口感非常独特。

手擀面

至于竹溪的面食,不仅品类丰富不亚于北方,更多有独特之处。但凡面条、馒头、烧饼、饺子、包子等等,北方有的,竹溪都有。乃至刀削面、拉面、揪疙瘩、大肉饺子,这些有鲜明北方特色的面食,竹溪人在家里也都会做。

尤其是那一碗热气腾腾,既筋道又细长的手擀面,再煮进一个鸡蛋——母亲端给孩子,充满了母爱的热量;主人端给客人,饱含乡土人情的温暖。

麻叶儿

竹溪人说的麻叶儿,就是油炸的小面片。和面时加盐或糖,故有咸、甜两味。炸好的麻叶金黄酥脆,外形似叶,上布芝麻,故叫麻叶儿。

三、竹溪有哪些特产

芝麻饼是竹溪传统特色小吃,用上好白面,配以芝麻、酥油、碱面等上炉烘烤而成,工序复杂,做法考究,香酥味美、口感筋道、酥脆可口。竹溪芝麻饼又以黄土岭最为有名。高速时代的人们返璞归真,又企图在传统手工艺品中找寻丢失的感情,这些家庭作坊传统手工食品又重新回到大众视野,并从单一的甜味,研发出椒盐等多种口味。

此外,蒋家堰的碗糕、猪血包在当地也颇有名

中峰:贡米

贡米自古就是竹溪的金字招牌,中峰镇群山环绕,沟壑幽深,独特的温差和泉水灌溉,使稻谷生长周期长,米质白如玉,晶莹饱满,色泽光亮,口感清香,色若润玉,营养丰富种植过程中,不施化肥,不用除草剂,不打农药、是天然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且兼具补脾胃、益肺气之药效,早在唐代孝和年间即被中宗李显钦定为朝廷贡米,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有“贡米之乡”美誉

龙坝:陶器

《竹溪县志》记载:“清乾隆年间,湖南宝庆府地皮冲制陶世家毛朝富、毛朝贵兄弟二人,为探寻陶土陶场,择中本县北乡龙家坝地带,建陶场。

毛家窑陶器主要采用无砂砾猪肝土制作,制作工艺要经过选土、和泥、制坯、上釉、窑烧五大工序。成品陶器外表呈板栗色,光滑美观。

水坪:生姜

水坪镇特产“阎坝生姜”是我国中部四大名姜之一,以色泽金黄、质脆不烂、个体较大、质地细腻、辛辣味足而著名。2011年被评为“湖北地方名优蔬菜”。全县在阎家坝、水坪镇种植面积2000亩以上,常年亩产达到2-3吨。

县河:云海

县河马鹿山四季云雾缭绕,宛如仙境。雨后的清晨站在马鹿山之颠俯首望去,能看到漫无边际的云层,如临于大海之滨,波起峰涌,浪花飞溅,惊涛拍岸,其日出和日落时所形成的五彩斑斓的"彩色云海",最为壮观.吸引着无数慕名而来的摄影爱好者,马鹿山云海也通过摄影家的镜头走向全国。

新洲:野生鱼

新洲镇水资源丰富,有竹溪河及其流域支流贯穿其间,全年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地表水量大。这些自然环境都为新洲水产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潘口水电站库区蓄水后,在新洲乡境内形成了达5.8万亩的库面,新洲科学谋划,利用丰厚的自然资源,引进水产养殖大户投放鱼苗30余万斤,实施拦河自然养殖,肉质鲜嫩有纫性营养价值丰富.年产野生鲜鱼可达15余万斤。

汇湾:茶叶

竹溪栽种茶叶已有千年历史,有着“中国茶叶之乡”的美誉,汇湾镇是有机绿茶主要产地,汇湾的茶园大多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高山海拔高度,常年云雾缭绕,空气湿度大,有利于茶树吸收空气中的营养物质。且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不用任何人工合成制剂,深耕除草不用机械,采摘、加工、贮藏各环节都严格按照有机茶质量标准操作,保证了茶品无公害化、有机化、绿色化。该镇茶园总面积达5.2万亩,茶叶专业村12个,全镇70%的人生产、生活与茶相关全年累计生产茶叶20万公斤

泉溪:洋芋

竹溪种植土豆的历史悠久,而泉溪镇地处秦巴山脉腹地,土壤肥沃,质地疏松,滤水透气,温湿适宜,可耕性好,尤其适合土豆、魔芋生长,此地盛产的高山土豆富含17种营养元素,特别是淀粉含量高达19%,栽培地点均位于海拔1000米以上,自留种,非转基因,不使用化学肥料、农药,并采行自然方法防治病虫害空气质量和灌溉用水都符合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一类标准。此外,泉溪还是魔芋和种芋繁育基地,魔芋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万亩以上。

丰溪:药材

丰溪镇地处鄂、陕、渝三省交界处,素有“踏上鸡心岭,一脚踩三省”之称,平均海拔1000米,年均降雨量800毫米,适宜120多种药材的生长,药中精品“秦归川莲”就出产此地,素有“高山中药库”、“黄连之乡”的美称。该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万亩,初步成为鄂、陕、渝周边地区较大的中药材集散地之一。

桃源:核桃

竹溪县桃源乡“纸壳核桃”享誉内外,其特点为果面光滑美观,果仁色浅,仁香而不腻,无污染,是天然的绿色保健食品,果壳厚约1毫米,手捏即开,取整仁,故名“纸壳核桃,通过近几年来的发展,全乡核桃累积发展面积已达8000余亩。

向坝:民歌

向坝是民歌之乡,地处大巴山深处。这里的民歌宛若烂漫的山花,漫山遍野。质朴的山民,唱着他们世代相传的民歌,过着桃花源般山里的日子。在这里,歌是山民的乐,歌是山民的魂。歌承载着向坝人的情怀,彰显着向坝人的胸襟,是一种情感化、艺术化和音乐化了的语言

十八里长峡:双胞胎

竹溪县双坪村地处风景秀丽的十八里长峡省级自然保护区。从二十世纪初以来,全村188户居民已经出生26对双胞胎,按科学界一般统计的数据,人类双胞胎出生率为1%到2%,而在双坪村,达到了5%,被外界称为神奇的“双胞胎”村。这里森林覆盖率达92.8%,红豆杉、锦鸡等珍稀动植物随处可见。双坪村一带还是堵河发源地之一,山间溪流不断。据村民讲:“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村民祖祖辈辈喝的都是高山泉水,双胞胎也许和这些泉水有一定关系。”

城关:东门小吃街

记忆中的竹溪东门古街,历史感浓厚。灰蒙蒙的青砖、斑驳的墙壁、零落的黑瓦,让人误以为这是城市遗忘的角落。竹溪东门始建于明成化年间,距今已六百余年历史,古城门、徽派民居、古街风貌依旧。六百余岁的城门洞犹如蹲在历史角落的留守老人,半眯着沧桑之眼,旁观着利来利往的市井人,审视着陈新更替的竹溪城。

与古城古街搭配的是一些古老的作坊、行当:打被捂(棉被)套铺、柴火炒栗子店、糖果店…来此走一遭,仿佛穿越至上世纪中叶。实际上,古街很是破败与杂乱;然而,透过其表,仍能追视明清时期的繁华,就如从残破的秦砖汉瓦中可以解读曾经的过往。

古街汇集数十家小吃店,大多数店面无招牌无店名,甚至无需店面,大锅小盆占街为市,成为名符其实的小吃一条街。这里汇集了竹溪特色的传统小吃和美食,是竹溪小吃文化、民风民俗、市井演绎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