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理网站制作美食素材?关于中国的地理素材

wsfbj.cnzb 2024-04-16 7 0

一、乡土地理教育素材的深入发掘_深入发掘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程改革中最强调的理念之一。正是这理念让地理从“科学世界”重新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正是从这一理念出发,笔者认为乡土之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理教学素材,在地理教学实践中若能深入发掘学生身边的乡土地理教育素材,必能令地理教学锦上添花。

1.发掘乡土地理教育素材是提高地理教师专业素质和技能的重要方式

乡土地理教育素材的发掘需要地理教师具有高度的地理教育热情和灵敏的“地理嗅觉”。发掘乡土地理素材的过程就是用地理的眼光去观察、发现、思考和分析周围环境中地理现象和地理事件的过程。首先,它需要地理教师熟悉和深入了解学校所在地区的各种自然的、人文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走出办公室、走出学校,深入自然和社会去搜寻和考察。这往往需要付出较多的时间、精力甚至财力,尤其是经常要利用个人休息时间去发掘资料。没有强烈的教育热情和高度的敬业精神是难以办到的。其次,在乡土地理教育素材的发掘过程中,也是对教师专业技能的考验和提升。

我认为在发掘素材的过程中,教师必需具备以下几种能力:①深厚的地理专业知识功底和扎实的地理考察技能;②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快速判断把握时机的能力。另外,广泛的兴趣和爱好,良好的身体素质等也会对地理教育素材的收集产生重要的影响。

例如:2006年7月南海西樵山因为遭受强暴雨和龙卷风的袭击,发生了严重的滑坡和泥石流,西樵城区大部分街道被山洪淹没,积水最深处近1米,泥沙乱石堆满了街道。见到此情此景,我马上意识到这是难得的教学素材。学生生活在珠三角平原地区对滑坡和泥石流难有直观的感受,因此课堂上讲解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时总是很难理解和想象,现在发生在学校附近的真实灾害一定可以让学生既感兴趣又能有切身体会。于是我立马找来相机,对具有代表性的场景进行拍照和录像,甚至说服保安员进入封锁区内进行拍摄。最终收集了大量关于灾害现场和抢险现场的资料。后来经过整理和筛选,课堂上给学生展示出来并借此分析灾害的成因、危害和防治,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同时对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有了十分深刻的认识。

2.乡土地理教育素材是探究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教学形式的理想切入点

新课程指导下的课堂教学重视对学生地理智能的培养,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因此探究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教学形式成为课堂教学常用的组织形式。但是探究内容或案例的选择往往让教师困惑:教材上的确有很多具有代表性也符合教学目标的案例,但是最大的不足在于这些案例往往与我们学生距离遥远、与学生生活环境相去甚远。缺乏感性认识的学习,学生必然会感觉枯燥和乏味,因而学生学习时只能是“纸上谈兵”,以至于“生搬硬套”“死记硬背”。另一方面,“纸上学来终觉浅”,远离学生生活环境的案例让学生更觉得学习是“为了学习(升学)而学习”,这显然与“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相违背。

若能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适时引入本乡本土的地理教育素材,恰能弥补教材案例的不足。让学生能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发现并揭示地理现象,或用课本知识去解决家乡的地理问题,这无论是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还是学习效果都会有极大的改善。

例如:在必修三《区域农业发展》教学中,人教版课本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分析。但是,这一案例与学生所熟悉的珠三角农业发展有较大差别。珠三角农业最有代表性的是基塘农业模式,西樵则是基塘农业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在此部分教学时,我引入了“基塘农业与我们”的课题,展示了基塘农业的图片和文字材料,由于学生比较熟悉,所以很快分析得出了基塘农业发展的条件和优越性。

为了将探讨引向深入,我鼓励学生讲述自己家附近基塘农业的发展现状。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现在基塘农业风光不再,面积大量减少且生产效益大大降低。因此我提出“今天的基塘农业出路何在?”的议题让学生探究。学生充分利用所学农业发展知识积极思考,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发展策略。此时,我又展示了从《珠江时报》收集到的《发展现代农业西樵展“双翼”》等文章和自己拍摄的照片,学生们惊奇的发现很多措施与他们自己提出的相似,学生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感”体验。

3.乡土地理教育素材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材料

从学生生活的环境中挖掘乡土地理教育素材并在课堂上加以运用,极大的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是教材内容的良好补充。乡土地理内容丰富且广泛,同时学生对其有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势必激起学生巨大的好奇心,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都会随之增强,教学效果也会极大提高。

例如讲火山及岩石时我让学生看看西樵山的图片,讲山区交通时出示西樵山的道路图,讲河流地貌时讲讲窗外的珠三角,讲气候时谈谈本地的气候,讲天气时就说说最近几天的天气,讲农业生产时讲讲西樵基塘农业的发展变化,讲工业地域时谈谈西樵的纺织、南庄的陶瓷的一镇一品,讲城市化时说说佛山市城市的发展,讲工业区时讲讲佛山的“创意产业园”,讲人地关系时跟学生一起考察一下周边地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等。

乡土之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理教育资源,只要我们用心去搜寻,就可以发现这一宝藏,并为我们的教学服务。每位地理教师都应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扎根于心中,为了地理教育的发展、自身教育水平提升和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去开启我们身边的这份宝藏。

责任编辑罗峰

二、关于中国的地理素材

士兵我来回答了:我国的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我国的经纬度位置:我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我国东西跨越经度60度多,最东端的乌苏里江畔和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高原时差4小时多。

2.辽阔的疆域

我国领土辽阔广大,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为美国。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我国领土的四端为:最东端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ºE多),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附近(73ºE),东西跨经度60多度,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端在曾母暗沙(4ºN)、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ºN)多,南北跨纬度约50度,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

3.疆界和邻国

我国陆上疆界两万多千米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有14个。东邻朝鲜,北面是俄罗斯、蒙古,西北和西南面同哈

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接界。南接越南、老挝、缅甸。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自北向南濒临的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渤海和琼州海峡为我国内海。沿海分布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5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同我国隔海相望的邻国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六个国家。

4.行政区划

我国现在行政区基本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和乡(镇)三级,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在历史上全国划分东北区、华北区、华东区、中南区、西南区和西北区6个大区。香港、九龙、澳门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中英两国政府于1984年12月签署有关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我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香港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

我国同葡萄牙政府于1987年4月在北京共同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声明重申,澳门是中国领上。我国政府已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在我国行使主权下的澳门实行“一国两制”。1.1、我国的地形特征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齐备,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2/3;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阶梯状分布。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第一阶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云贵高原东一线以西与第一阶梯之间为第二级阶梯,海拔在1000米一2000米之间,主要为高原和盆地。第二阶梯以东,海平面以上的陆面为第三级阶梯,海拔多在500米以下,主要为丘陵和平原。

复杂多样的地形,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有利于湿润空气深入内陆,供给大量水汽;使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大河由高一级阶梯流人低一级阶梯的地段,水流湍急,产生巨大的水能。

2.l.气温和温度带

我国属季风性气候区,冬夏气温分布差异很大。气温分布特点为:冬季气温普遍偏低,南热北冷,南北温差大,温差近50℃。主要原因在于: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获得太阳能量少;纬度影响:冬季盛行冬季风。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温差不大。主要原因在于: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获得热量多;夏季盛行夏季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上升到最高值;夏季太阳高度大,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减缓了南北接受太阳光热的差异。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镇,夏季最热地地方是吐鲁番。重庆、武汉、南京号称我国“三大火炉”。

无霜期和生长期:我国各地的无霜期,一般来说,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内地逐渐缩短。

无霜期长则作物的生长期也长。反之则短。

2.降水和干湿地区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具有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特点。

成因:我国东南临海,西北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使得我国的水分循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弱。另一方面,能带来大量降水的夏季风,受重重山岭的阻挡和路途越来越远的制约,影响程度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小。

降水的季节变化我国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国大多数地方降水量集中在五月到十月。这个时期的降水量一般要占全年的80%。就南北不同地区来看,南方雨季开始早而结束晚,北方雨季开始晚而结束早。

成因:我国降水量的这种时间变化特征,是与季风因锋面移动产生的雨带推移现象分不开的。五月份,北上的暖湿气流与南下的冷空气在南岭一带相遇,雨带在此徘徊,华南雨季开始;六月份,雨带随锋面推移到长江流域,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约摆动一个月左,阴雨连绵,此时正值梅子黄熟时节,称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七、八月份,雨带随锋面推进到华北、东北等地,我国北方降水量显著增加;九月份,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大,雨带随锋面迅速撤回到长江以南,加上有台风雨配合,此时华南雨水仍较多。

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分布极不均匀,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最少的地方则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我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可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概况如下表:

3.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两大主要特征。主要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冬季吹偏北风,寒冷于燥;夏季吹偏南风,温暖湿润。

季风和季风的形成:季风是指随季节变化而变更风向的风。海陆差异是形成我国季风的主要原因。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习惯上把我国境内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季风区;把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非季风区。其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的地区为季风区。

4.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有位置、地形和季风。位置,指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地形,指地势高低和山脉走向的影响;季风,指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影响。

5.气候的优缺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我国气候的主要优点是:复杂多样的气候,有利于多种植物和农作物的生长,为我国提供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我国季风气候区广大,雨热同期对农作物、树木、牧草的生长和成熟有利;夏季高温,扩大了喜温作物生长的北界,我国是水稻生长北界最北的国家。我国气候的主要缺点是:受季风强度的影响,各地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易产生水旱灾害;寒潮、霜冻和台风引起的灾害性天气,危害农作物的收成。

三、怎样利用课外读物中的地理教学素材

课外读物是学生在生活中获得地理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教师要鼓励学生从课外读物中提取地理信息,并提出问题、搜集资料,通过总结、分析、归纳获得对地理规律的认识。可以提高学生从生活中接触到的文本资料中提取信息、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地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之一,着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儿童课外读物的自身特性使其成为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良好素材。儿童文学关注自然、描述自然、描述人对自然的感情。而且这种对自然的关注和热爱是非功利性的。优秀的儿童文学可以通过语言描述将读者带入书中的世界,看到书中描写的自然景观,体验情感的波动,这是图片和视频资料难以做到的。比如,《鹿苑长春》描写一个男孩收养一头小鹿的故事。作者用平静、细腻的笔触描述着森林、水塘、各种动物,读者似乎也可以体会到男孩对于森林的依恋和喜爱。而小鹿因糟蹋庄稼被男孩父母杀害后,男孩伤心地离家出走,读者也会跟着为小鹿的死感到痛苦、伤心。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仿佛跟随男孩经历了一切,感受到了他对大自然的爱和对野生动物受到伤害的痛心。这种强烈的感情波动是难以通过观看森林图片或关于鹿的视频而产生的,但这种感情正是培养环境保护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基础。综上所述,课外读物是学生在生活中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充分利用课外读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提取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用课外读物中关于自然和人的关系的描写,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与视频和图片相比,课外读物具有自身的优势,作为地理课程资源同样应该得到重视。